福建永定:破解“三难” 让停滞五年的水源工程“起死回生”
福建永定:破解“三难” 让停滞五年的水源工程“起死回生”
福建永定:破解“三难” 让停滞五年的水源工程“起死回生”
连日来,永定区古竹乡寨下水库清淤现场机械轰鸣,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铺设引水渠预制(yùzhì)管。这个承载着3.46万群众期盼的(de)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工程,在经历五年停滞后终于重启——而这场(zhèchǎng)“起死回生”的背后,是永定区直面“征地难(nán)、腾库难、协调难”三大关卡,以创新机制破局的生命工程突围战(zhàn)。
工程重启的首道门槛,是横亘(hénggèn)在项目(xiàngmù)红线内的41块土地。面对(miànduì)部分群众对征迁政策的疑虑,古竹乡创新构建“专班+双线”攻坚体系:由乡党委书记挂帅的工作组,既当“政策讲解员”又做“民意倾听者”,80余次(yúcì)入户宣讲将惠民政策掰开揉碎;20余次现场分户(fēnhù)测量精准推进,仅用2个月便完成确权发放,全程零信访、零投诉。隘背村(bèicūn)村民江大叔指着施工现场感慨:“以前用水全看天,现在看到工程动起来了,我们明年(míngnián)就能用上更干净的水!”
比(bǐ)土地征迁更棘手的,是水库中漂浮了五年的31个网箱和15万斤活鱼。为破解养殖户“鱼苗何去何从”的顾虑,古竹乡在(zài)区人民法院指导下建立“政府主导、司法协同、多方参与(cānyù)”联动机制:工作人员既以政策法规为依据阐释水源保护重要性(zhòngyàoxìng),又设身处地协调解决鱼苗转移、网箱拆除等实际困难。经过30余次现场协商,养殖户从抵触转向(zhuǎnxiàng)配合,主动加快捕捞(bǔlāo)进度。如今,库面已全面清理1艘渔船(yúchuán)、31个网箱,腾库工作预计7月下旬完成放水。
“这项(zhèxiàng)工程就像给水源地‘动手术’,既要根治病灶又要确保(quèbǎo)群众利益。”永定区古竹乡乡长卢荣富指着施工图(shīgōngtú)介绍,工程将(jiāng)铺设2.3公里预制(yùzhì)管,建设两级挡墙弃土场,采用生态护坡技术防止水土流失。作为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029万元的重点流域治理项目组成部分,该工程将与下黄、白土等水库治理形成联动效应,构建起全域饮用水安全网(ānquánwǎng)。
从“喝上水”到“喝好水”,清冽的寨下水库水正(shuǐzhèng)通过纵横交错的管网,流向千家万户的灶台与心间(xīnjiān)。这场破解“三难”的突围战,不仅(bùjǐn)为(wèi)3.46万群众筑牢了饮用水安全屏障,更探索出一条民生工程攻坚的“永定路径”。
(熊川∣编辑:中国(zhōngguó)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